密西西比河的上游支流無盡蜿蜒,由三萬英尺的高空望下,金黃的河水浩蕩地向南流去。靠窗的位子被正午高照的日頭曬得悶熱,使人憨睏。記不得這是過去兩年裡第幾次在美國國內搭乘飛機——身邊不同種族的乘客們擁擠在百來平方米的機艙內,不同英文口音、不同膚色交雜的那種新鮮感也已經淡去。一年半,我已經開始適應這個與家不同的社會。
回家的路程漫漫。三個月前在挑選機票時,機票價格還受到疫情的影響,無比昂貴。因此有別於平常習慣地在芝加哥轉機,這次我選擇洛杉磯作為中途的休息站。不料購買機票後不久,從都林到洛杉磯的那個聯航航班被取消。我收到Email,取而代之的是都林到芝加哥,再由芝加哥到洛杉磯,含轉機時間一共十個小時的國內航班。抵達洛杉磯後,我將再搭乘長榮航空回到我最愛的臺灣。
【美利堅合眾國北卡羅萊納州都林市】
過去的四個月有別於大一時度日如年的主觀感受,而是過得飛快。這個學期,我計算了好多的偏微分方程和傅立葉轉換、用電路拉出了一顆能跑程式的CPU、自己當編譯器組譯了一份C語言的程式,還做出了一臺AM廣播的訊號發射器。就以難度和實用性而言,這學期所學到的內容都相較於大一的兩個學期高出許多。我慢慢地體會到上課完全聽不懂,回宿舍花十幾個小時搞懂一項概念的那種感覺了,但說真的,如此的挑戰其實很讓人感到心靈富足。不過,令我更快樂的是,我交到了一群很要好的朋友。
Keohane 4E宿舍的三樓,每天晚上總是聚集了我的一群朋友們,一起讀書、一起聊天、一起打鬧。這群朋友們裡有臺灣人、韓國人、印尼人、美國人;來自東亞的我,第一次真正地融入美國「文化大熔爐」的多元社會中,在數不清的夜裡用不同觀點愉快地討論世界的脈絡。因為大部份的我們,都住在同一棟宿舍,甚至有幾個人住在同一條走廊上,我們每天一起生活,一起學習和玩樂,很快地我已經把這裡當成家了,他們就像家人一樣,畢竟他們是我在這個國家裡少數的精神依靠。
不過,這個學期的我開始更加急迫地感受到了各種經濟上的壓力。在一方面,我決定盡我可能地少使用爸爸的信用卡,所以這整個學期的生活費,幾乎都是今年暑假實習與家教賺來的錢;以前的我,似乎經常住在夢想的雲端,但現在,是時候該把自己的能力變現了。另一方面,大學的四年大概是我接下來十幾年裡最後一段有空閒能遊山玩水的時光了吧!不論之後在美國工作,又或者是十幾年之後回臺灣生活,要在北美洲旅遊都會變得無比昂貴,或許現在就是最適合旅遊的時間了,正如同歌詞裡說的「短短仔的光陰,𨑨迌就趁少年時」。只是這也代表著,我需要一面開源節流,一面旅行。
為此,目前的我實行了兩個解決方案。首先是家教。今年五月,很高興在許安昀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對還在薇閣國際班的姐妹。她們天資聰穎,相當地有程式天份,也對學習程式感到頗為興趣(起碼我這麼認為,也有可能是我教得太好,誤),因此透過每週一個半小時的家教時間,不但給自己能晚餐加菜,也可以多一些儲蓄,同時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滿足自己的教學熱忱,再完美不過了。
再來,學呀即將邁入百萬人瀏覽的大關,日後的瀏覽人數也只會日漸上升,因此現在該是為之後邁向社團法人的道路鋪下根基的時候了。在刊登最少廣告以及不違反個人與團隊的道德基準下,學呀將會用廣告收益補助我們的幾位工程師和內容創作者,讓他們得到付出機會成本所應得的回報,畢竟所謂「非營利組織」並不代表無償付出。如此一來,我就算自己靠自己的產品賺錢、自己當自己的老闆了。
待一切都步入正軌後,上述兩項加在一起,可以讓我在付出極少時間的狀態下,每月收入約一萬二千元新臺幣。當然,這樣的金額與能在美國經濟獨立還相去甚遠,況且,由家裡支出的學費已經包含了生活費的一大部分,但放慢腳步想想,自己已經較去年的自己成長很多了。
另一項令我倍感焦慮的事情,是二〇二四年暑假的實習。有了去年被約六十個科技公司拒絕的經驗後,這學期的我決定申請更多的實習機會,於是我在九到十一月間,一共投了兩百份履歷到不同的實習職位——但卻沒有從其中任何一個公司聽聞消息,唯一獲得的是電子信箱中滿滿的拒絕信件:多到我已經能夠從腦中背誦出那些信中所說的語句了:
Hello, Neil. Thank you for your interest in our Software Engineering Summer 2024 Intern position. We have carefully reviewed your application and were impressed by your unique skillset and experiences. However, we have decided to proceed with other candidates for this position. We sincerely thank you for taking the effort to complete the application, and we hope that you will apply to our open positions in the future.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沮喪後,慢慢地我發覺被這麼多公司拒絕並不是我能力、經驗不足的原因,而是此時的大環境對工程類的工作,尤其實習而言,非常不利:疫情後的裁員潮、美國政府升息等,都是原因之一。有位建中畢業生,本來於塔芙次大學就讀,但在這個學期轉來杜克大學。他和我們分享,去年他有十來個面試機會,然今年大三了,理當有更多機會的,最後卻因環境的影響只收到兩個。於是,我小小的僥倖心態決定在此先不纏著己身了。想開一些吧,如果別人資質那麼好都如是了,那我也先不必強求了。
焦慮的部分先至此,接著來分享一下這個學期的閒暇時間我都做了些什麼吧!首先,原本預計於今年六月完成更新的學呀新版網站,終於在今年十月底全數完成更新了。我們用了好一段時間,將原本的PHP程式完全轉移到了Python和Node.js的環境中;我們統一了平臺流量的紀錄系統;我們整合了約二十個教育平臺的資源到一個單一的搜尋體驗;我們完成了教育團隊的組織頁面。在一個半月後,學呀的流量也將突破一百萬人——能看著自己國中時期天真的想法真實地為世界造成正面影響,是件令人感動的事。
第二,這五個月裡,我為爸爸開發了一個全新的平臺,是一個基於PHP和Next.js的金融論壇平臺,在開放的前幾天裡就約莫有萬人註冊。慢慢地,它的功能也愈來愈完善,現在使用者可以在各個論壇發文、閱讀小編使用者們所撰寫的文章等。在註冊時,使用者必須用手機號碼驗證身份;在每個和伺服器交換資料的過程中,都會核對使用者的不同權限,確認使用者的行為為安全;整個平臺更受到了Cloudflare資安平臺的保護,讓機器人帳號和網路攻擊無法得逞。
第三,我學習了一項新的程式語言:Go,因為我正與人開發一個以「名片」為核心意象的專業用社交App。畢竟是一個小型新創,在此就先不描述它的功能與理念。但我可以講的是,這個系統將會使用很多尖端科技,我也為此學會了很多有趣的技術或產品,例如:這幾年很火紅的MongoDB資料庫、非常便宜平價的OpenAI字串向量化API、向量資料庫等。雖然我也不怎麼確定這個新創的前景,但據我們的團隊所說,它將在幾個月內立案,正式成立。大學四年,我計劃搞兩個新創,這就會是第一個了。
文末,我想分享一下最近體認到的:我慢慢意識到自己所在的是什麼樣的一所學校——身邊的同學們,很多人畢業之後將會成為美國科技業的領導者、在華爾街工作的金融領導者、在華盛頓工作的政治領導者等——簡言之,他們會成為整個人類社會裡,立足於金字塔最頂端的一小群人。而現在的我,似乎就站在一座分水嶺的頂頭:望左走,我能成為一個很普通、很平凡的工程師,或教育工作者;望右走(或跑),我會成為那群站在世界頂端的人們之一。
這聽起來很是癡人說夢對吧?畢竟向右跑了,也不一定跟得上他人的腳步,但儘管如此,我依舊想去嘗試。高中時,我的物理老師對我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想要對臺灣有貢獻,那麼,在自己一有能力便開始貢獻,是件很不負責任的事。你該做的,是累積出了數十倍的實力後,再回來從體制層面整體地改變。」如果我想要拯救世界,我應該先混入那群有錢有權的人之中,嘗試在世界頂端的社會裡打滾,而非在此時此刻放棄這樣的機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能我的思維模式還太過傳統,但這句話確實讓我開始對現實世界更加瞭解、愈發懂得要讓自己早早地有經濟能力,不管是在家裡有意外時,又或者單純為自己的未來打底,都更有沈著面對的準備。要怎麼達到自許的那些目標呢?或許就像之前在臉書上看到別人所講的一樣,「做自己愛的工作,努力賺錢,在物質與心靈上取得平衡,讓它們共同成長,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對世界產生正向的影響。」